弦将“心”语弹鸣筝--11月心理健康教育月活动概览
为帮助学前学子舒缓焦虑,提升心理专注力与情绪调节能力,掌握情绪管理的科学方法,探索心理赋能的新形式,11月2日晚,学前与艺术教育学院心理健康部精心策划并开展了一场融合古筝艺术与心理疗愈的心流体验活动。弦音流转间,学子们于五音共鸣中解锁情绪疗愈密钥,在艺术浸润中邂逅心灵成长的温暖力量。


活动伊始,盛书文老师以一曲《渔舟唱晚》导入。乐曲如清泉漱石,缓缓漫过心岸。筝弦轻颤间,音符似晚风拂过湖面,勾勒出渔人归航的悠然图景。舒缓的旋律编织成一张温柔的网,将在场学子因学业、生活积压的焦灼轻轻包裹,众人呼吸随旋律放缓,心湖渐归宁静,一场心灵疗愈的旅程就此启航。
“情绪音乐处方”环节将现场气氛推向高潮。盛老师结合学子常见的学业压力、人际困扰等情绪问题,精准筛选《战台风》、《林冲夜奔》等曲目,构建多维共鸣场景。当《战台风》激昂的节奏响起,急促的旋律如怒涛拍岸,有同学忍不住跟着节拍点头挥臂,仿佛在与音乐中的“台风”较劲,将内心压抑的情绪尽情释放;而《林冲夜奔》深沉低回的旋律响起时,不少同学闭目凝神,在苍劲悲壮的曲调中梳理复杂心绪。
分享环节里,同学们踊跃举手,分享自己关于古筝曲目的不同感受和体会。现场气氛热烈,思想的碰撞与情绪的共鸣在空气中流淌。随后,老师布置了“我的情绪音乐处方”主题作业,同学们跃跃欲试,纷纷讨论着要为自己定制专属疗愈筝曲歌单。


当《渔舟唱晚》的旋律再度响起,学子们登台演绎的不仅是曲目,更是一场心灵的绽放。在学前学院心理健康部提前组织的古筝志愿者的指导下,同学们将对情绪的理解融入拨弦按音之间,有的边弹边轻轻哼唱,有的辅以灵动的肢体动作,让每一段旋律都成为心绪的独白。
演奏中更融入五音疗法的中医智慧:宫音养脾,助思虑者归宁;商音补肺,令悲伤者疏解;角音疏肝,为压抑者解郁;徵音强心,使焦虑者安和;羽音固肾,让疲惫者焕活。传统艺术与心理疗愈的深度交融,让千年筝音在心理健康领域绽放出新的光彩。

活动尾声,心理健康部为参与者送上承载学院关怀的小礼品,学子们脸上洋溢的笑容,是对这场活动最真挚的肯定。此次活动以古筝为桥,串联艺术鉴赏、情绪疗愈与心理成长三大维度,不仅让学子领略了古筝艺术“此曲只应天上有,人间难得几回闻”的雅致韵味,更教会大家以音乐为媒调节情绪的实用技能。

作为“传统艺术+心理健康教育”的创新实践,活动将艺术感染力转化为心理赋能的驱动力。不仅帮助学子在旋律中释放压力、梳理情绪,更引导大家培育阳光心态,学会用艺术的力量滋养心灵。
泠泠弦音,潺潺流转。像初夏晚风,似深谷幽泉,抬手是二十一弦颤动的低吟,刹那间叩动心扉。时光漫漫,与筝为邻,愿这份筝韵疗愈的力量持续传递,助力广大学前学子以健康昂扬的姿态,在人生的征途上从容前行,找回被岁月珍藏的细腻与力量,书写属于自己的青春华章。